打造具有南阳特色的乡村产业体系 拓展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空间 |
发布时间:2021-01-28 来源:政协 阅读次数: 【字体: 小 中 大】 |
打造区域特色明显乡村产业体系,将我市特色作物生产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把特色产品做成大产业, 对于我市充分利用资源禀赋,增强农业经济活力,促进特色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提出对策如下:
(一)夯实产业发展基础。一是加大投入,改善基础设施。农业基础设施落后会严重制约农业抗灾能力和乡村产业化的发展能力,整合资金,积极推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向优势产业区倾斜;健全已建工程管护机制,做好农田保护利用,切实改变农田水利设施“重建轻管”的局面。通过解决道路、农田水利设施和用水用电等问题,为发展产业奠定坚实基础。二是逐步完善农产品产地市场交易、冷链物流等设施条件,打造区域化的农业供应链接,增强特色产业抗风险能力。三是创新金融服务。金融机构可结合职能定位和业务范围,放宽对贷款的各类限制,实现适合农民多种形式的抵押贷款,对农民提供金融支持。全国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可创新开发适合农民合作社的担保产品,开展中央财政对地方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奖补试点。探索开展产量保险、农产品价格和收入保险等农业保险品种。构建农民合作社信用评价体系。
(二)构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
一是加大农业科技研发资金投入。坚持农业科研优先发展战略,在基础性、公益性科研领域建立稳定可持续的财政投入机制。二是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通过技术推广转化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三是招才引智。要抓住京宛协作战略平台和机遇,利用北京全国独一无二、最先进最集中的农产品加工人才、技术、成果、研发、市场等资源和优势,嫁接我市农产品加工业,促进资源深度开发和综合利用,开发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优质新产品,提高精深加工产品的比重,提升农产品转化增值能力及企业核心竞争力。加快市政府与北京农学院、市农业农村局与北京农学院食品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的战略合作,推进食品产业科技成果、技术人才引进、项目研发、培训教育经常化,每年各组织一次大型对接活动;四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立健全以企业为主体、以技术中心的技术创新体系和运行机制,大力加强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研究开发。支持企业自主创新,增加食品工业科技投入,建立国家级、省级和市级工程(技术)中心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等各类研发中心。
(三)加强品牌创建体系建设
一是大力培育特色农产品产业带。以区域独具特色的农业资源和生产条件基础,不断深挖农业特色资源,形成特色农产品产业带,同时要坚持生态环境保护,促进特色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二是严格农产品认证认定。加强特色农产品质量管理,严格“三品一标”农产品认定,加强特色农产品产地环境监测,建立健全监测结果通报制度和质量诚信体系。三是注重品牌培育。选择具有较好品牌基础、较强产业实力的产品,继续推进西峡、南召等特色农产品区域品牌打造。大力实施农产品品牌建设工程,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培育、提升和保护品牌,积极注册、申报驰名商标 、原产地认证、农产品地理标志等,并给予适当奖励。三是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引导农业经营主体和企业重视品牌经营,加大投入力度利用媒介进行宣传推广。鼓励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和企业参加有关的农展会、博览会、交易会、推介会等经贸活动。以数字农业发展为契机,利用农业大数据,加强市场监测,做好信息调度,畅通产销信息渠道,积极发挥信息进村入户在“互联网+现代农业”的基础性作用,推动农超、农社、农网、农企对接,建立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农产品营销体系。以益农信息社建设为抓手,培育扶持一批专业化、本土化的农业电子商务平台和主体,支持在各大电商平台设立“宛”字号区域特色农产品馆。
(四)打造一批全国知名龙头企业,提高农产品加工能力,提升农产品供给能力。
一是打造一批特色农业产业园区。实现特色农业规模化和专业化发展,形成产业集聚,提升特色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实现规模效应,减低农业生产成本。二是推进特色加工园区建设。以产业强镇、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为载体,加强特色农产品加工园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吸引特色农产品加工企业向园区集聚。三是发展产业化联合体。积极发展以产业园区为单元,园区内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民合作社和农户分工明确、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中型产业化联合体。鼓励发展以龙头企业为引领,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跟进,广大小农户参与,采取订单生产、股份合作的小型产业化联合体。
(五)积极推动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
一是通过加大财政项目扶持、创新金融服务、强化人才支撑、落实用地用电政策等加大对农民合作社政策支持力度;二是通过完善章程制度、健全组织机构、规范财务管理、合理分配收益等提升农民合作社规范化水平;三是引导农民按照特色产业发展需要成立合作社,通过开展连片种植、规模饲养,壮大优势特色产业,鼓励农民合作社加强加工仓储物流等关键环节能力建设,支持延伸产业链条,拓展服务领域,加强利益联结等增强服务带动能力;四是通过宣传推介,利用典型案例引领农民合作社规范提升,开展“空壳社”专项清理,强化合作社规范管理及指导服务等。
(六)合力提升特色产业发展质量。
一是政府要从服务于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出发,围绕企业、合作社等运营良好的经营主体,出台激励机制进行重点扶持,同时整合力量向企业、合作社提供财务咨询和法律咨询服务,有效防范经营风险。二是经营主体要着眼于做大做强,通过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和优化利益链,充分挖掘地方的自然资源、设施资源、组织资源、劳动资源和政策资源,聚焦关键环节、去除低端环节、整合上下环节,在壮大产业同时,让利于农民。三是村和社区两委,要在壮大特色企业、合作社等主体配套上下功夫,为入住企业、合作社等主体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积极为企业、合作社等主体提供土地、劳力和资金等政策支持。
(七)注重政策扶持。
特色农业产业化的主体是企业和农户,政府的主要工作是搞好规划和政策扶持,帮助解决产业化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通过资金投入、政策倾斜和基础设施建设,支持重点产业发展。设立农业产业化发展专项基金,将财政、扶贫、信贷等资金捆绑使用,集中投入产业化经营。搞好科技服务和技术指导,
版权所有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南阳市委员会
地址:南阳市卧龙区人民北路 邮编473000 电话:0377-63312801
ICP备案:豫ICP备18001380号–2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