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朝瑞主席在南阳市古城古镇古村落古建筑保护与利用工作专题月协商会上的讲话 |
发布时间:2018-01-16 来源:政协 阅读次数: 【字体: 小 中 大】 |
市政协连续三年将文化遗产的保护列为专项议题,开展调查研究、协商座谈、民主监督。2015年进行了物质文化遗产专项视察调研,2016年进行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专项调研,2017年我们又聚焦“四古”(古城古镇古村落古建筑)保护和利用,充分体现了市政协对这项工作的重视。“四古”是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中之重。南阳历史文化遗迹多,多就多在“四古”上。前期,宋蕙副主席带领调研组一行先后在市内并赴外地进行了调研考察,形成了《南阳市古城古镇古村落古建筑保护与利用工作的调研报告》。刚才市政协学习和文史委、市文广新局和部分政协委员做了很好的发言,刘庆芳副市长发表了重要讲话,会后要根据大家的意见建议,对调研报告做进一步的充实和完善。下面,我再谈以下几点: 一、要充分认识重要意义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历史遗迹是不可再生的、珍贵的文化资源,是中华民族发展壮大、生生不息的实物见证,是区域、民族、国家的历史名片。保护好历史遗迹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历史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鲜活实物教材。比如:伊斯兰教堂就是伊斯兰教的名片,天主教堂是天主教的见证。历史建筑都打下了时代的烙印,是一个历史见证、传承的标志,同一个朝代,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区域建筑风格也不相同,蕴含各具特色的深厚的历史文化精髓。“四古”是历史建筑的代表作,我们保护和利用“四古”就是保护和传承历史的精品精髓。比如去年调研在宛城玉皇庙,其绘画、对联、碑刻、建筑风格都具有那个时代的特有的明显的文化标记,可以看到时代的痕迹。今天协商座谈会的目的就是研究如何保护传承和利用好“四古”资源,这对于南阳认真贯彻落实好十九大精神,建设美丽南阳,培育新型文化旅游产业,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提升国民素质,进一步增强全民的凝聚力,展示好文明大市、文化大市的形象有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对转型跨越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这几年我市文物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底子不清。缺乏系统的普查,对“四古”没有做到全面了解和掌握。二是保护不到位。“四古”不同程度地受到自然和人为的破坏。三是突出重点项目、开展综合保护利用的集中度、聚焦度不够。四是体制不顺、机制不活。“四古”有城建部门管的,有城管部门管的,有市管的,也有区街道管的,可谓多龙治水。管理混乱,致使政出多门,权责不清,给保护和利用带来难度。五是投入不够。政府投入虽然在逐渐增长,但明显不足,社会投入也不够,保护投入不足,与我们文物古建筑大市的地位不相称。去年,我去江苏常州开会看了看,都在做古城文化,做活古城这篇文章。比如,镇江的历史文化和我们比差得远,但是镇江为了保护临江一条古街,将原来的第一人民医院等单位搬走了,恢复历史原来风貌,我们就缺乏镇江这样的决心。 二、要坚持规划引领 规划引领很重要。“四古”保护的规划要防止拆真建假、拆旧建新,盲目复古、盲目移植、盲目攀比,转移污染、破坏环境,像开矿开山修路建工厂等都不允许。一定要保护好、传承好特有的历史风貌和文化内涵。做好规划,一是澄清底子。建议市县乡三级政府,要动员起来,专题部署,严格按照国务院古城古镇古村落保护条例的规定,进行调查、认证、登记、申报、公布,摸清南阳区域内所有“四古”资源的数量、现状等基本情况。二是分级制定规划。市县区分级做好规划,具体到各城、各镇、各村也要有详细规划,建议财政部门要做好规划统编的财力保障工作。三是要把握和处理好几个方面的关系。要处理好规划之间的衔接关系。“四古”规划要和城市整体规划相衔接,城市总规是上位规划,要尊重历史,体现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塑造城市特色风貌的要求。要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实践证明,就保护说保护,不能持续,就开发讲开发,不能长久,甚至是破坏。保护是底线,要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有点保护多一些,有点可开发利用多一些。要找准定位,保存它完整的历史文化形态,并充分发挥好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比如说,汉画馆目前为止,保护的功能大于开发的功能,汉画馆不能像内乡县衙和卧龙岗一样开发旅游资源,就是因为它的特殊性,是研究历史文化的瑰宝,是阳春白雪,但能看懂的是少数,普通老百姓可能欣赏不了。要处理好城市建设、特色小镇建设、美丽乡村建设之间的关系。尽量做到文脉延续、风格相传。古建筑区域特色明显,文化内涵很丰实,豫西南的建筑风格明显和其他地方不一样,当地的建筑有当地的风格。现在南阳个别乡村盲目崇拜,新建村落复植徽派建筑。徽派建筑是在安徽这一带形成的,有他的历史原因,我们可以取其长,但切不可盲目照搬,否则,就成历史笑话。我们研究文化传承、历史风格、历史风貌对于城市建筑的影响,对于特色小镇的影响,对于美丽乡村的影响,甚至对于建筑风格的影响,都要把区域特色考虑进去,伏牛山就是伏牛山,南阳盆地就是南阳盆地,建筑和文化有区域独有特征。要处理好物质遗产和非物质遗产的关系。任何物质文化遗迹当中都含有非常丰富的非物质文化元素,要充分挖掘文物遗迹中的文化内涵和突出特色,提升城镇的文化品位。处理好保护与改善民生的关系。南阳属于豫西山区,历史上都比较穷,古镇古村大多数基础设施不完善,在保护古镇古村古建筑的时候,要注意完善供给水、排污、消防等基础设施,改善居民生活条件。 三、要集中建设一批重点工程 “四古”的保护与开发要落实“五做”:一是要做成精品工程。要发扬工匠精神,精雕细琢,打造一批精品项目、精品景区。二是要做深、挖掘透。“四古”是区域文化、乡村历史的“活化石”,蕴藏着深厚的历史文化信息。要深入挖掘“四古”的文化底蕴,最大限度地保留“四古”的风貌,体现“四古”的历史烙印、南阳文化和建筑特色。三是要做活机制。不能就保护说保护,要赋予“四古”新的产业内涵和现代理念。比如:社旗古镇清代邮政那个院子,现在可以做电商,给商品添上古色,印上纪念封,赋于现代特色。四是要做强。要拓展功能,扩大空间,贯穿现代旅游观念,把“四古”与文化旅游、民俗旅游、观光旅游等有机结合起来,与传统的商旅文化、农耕文化、民俗文化紧密结合起来,把产业做大做强。五是要做出品牌。要实施一批重点工程。重点突破,分步实施,打造一批在国内有一定影响力的“四古”旅游品牌。 要创新体制机制 没有保护就没有传承,没有开发利用就没有更好的保护,要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创新和发展。要拓展“四古”本身的功能,围绕“四古”做大做强文化旅游等产业,拓展文化产业发展空间,拉长文化产业链,增加文化产业经营的附加值,将文化古迹保护与旅游发展、休闲娱乐设施建设、商业市场开发、文化教育和城市建设结合起来,发挥它的文化传承教育功能。一是创新投入机制。要以政府投入为引导,加强市场运作、多元投入,积极拓展投融资渠道,吸纳社会资本投入“四古”保护与开发,逐步形成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多元投入的文化保护利用机制。二是创新管理机制。“四古”要想开发好,首先要把管理机制弄好。建议成立综合型的文化产业集团,把产权分属各个部门的“四古”资产统一整合,统一管理,努力推动管理创新,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三是创新产业业态。拓展功能,发展文博创新、文化融合、网络动漫等新兴业态,拉长产业链条。比如说,汉画馆开放让人临摹;把卧龙岗、内乡县衙的故事做成创意小短片,与网络相结合,推动创意产业。把现代休闲生活方式与古镇古村的传统生活有机结合,创新旅游开发新模式等。四是运用创新科技支撑。一定要把“四古”的保护和现代科技相结合,利用现代理念、现代科技手段去实施保护,以使“四古”开发利用能够更准确、更全面、更有效,最大限度减少对古建筑的损伤。 五、要加强组织领导 全市各县区各相关部门必须高度重视“四古”的保护和利用工作,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危机感,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合理方案,采取得力措施,保护好“四古”资源,充分挖掘利用好“四古”资源。一是加强领导。建议党委政府进一步加强领导,成立以市政府分管市长为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南阳市物质文化遗迹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将“四古”的保护与开发提上重要议事日程,集中人力物力,研究和解决“四古”保护利用工作中的重要事项。二是加强协调。“四古”保护利用涉及文广、住建、城管、公安、财政、规划、旅游等多个部门,各部门要结合自身职能职责,相互协调、积极配合,努力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三是严格执法。加强依法管理,要充实加强“四古”保护执法人员队伍,落实执法主体责任,加大执法力度,加强文化遗迹保护的综合执法。四是加强宣传。“四古”是全社会的遗产,是人民共同的财富,要在人民群众中广泛宣传保护和利用“四古”的重要意义,发动社会各界参与“四古”保护和开发。五是加强奖惩。要定期组织对各县区“四古”保护和开发工作进行督察,加大奖惩力度,调动各县区各部门推动“四古”保护和开发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
版权所有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南阳市委员会
地址:南阳市卧龙区人民北路 邮编473000 电话:0377-63312801
ICP备案:豫ICP备18001380号–2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