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环保局党组成员,监测站站长胡兰群在市政协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主席议政会上的发言 |
发布时间:2017-12-29 来源:政协 阅读次数: 【字体: 小 中 大】 |
市环保局党组成员、监测站站长胡兰群
一、工作开展情况
近年来,南阳市环保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政协的大力支持下,以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以环境保护综合整治为载体,全力开展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严控“源头”。近年来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环境保护推进南阳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市建设的意见》《关于印发南阳市乡村清洁工程实施方案(2014-2017年)》《蓝天工程实施方案》《关于打赢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南阳市2017年持续打好打赢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行动方案》等一系列文件,细化责任分工,严格考核奖惩,对秸秆综合利用工作提供强有力保障。尤其是自2015年全市实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以来,农作物秸秆焚烧及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得到强有力推进。据统计,2015年全市小麦秸秆还田面积达600万亩以上,夏季秸秆综合利用率比去年提高5%,机械还田率上升到70%;秋季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60%。建立健全大气污染防治目标考核制度,将秸秆禁烧及秸秆综合利用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对出现火点的县区,坚决扣除相应目标分,对环境质量不升反降的,实施年度目标一票否决,切实强化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责任落实。
二是严把“准入”。严格项目审批和环境准入关。以项目环评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从严控制“两高一资”和产能过剩低水平重复建设项目,坚持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针对秸秆综合利用类项目,实施“简政放权”,提高项目审批效率;对于重大项目我们提前介入、主动服务,开辟环评审批“绿色通道”。目前镇平县秸秆发电项目已改造投产,西峡、社旗、新野、鸭河等秸秆发电项目正在进行,全部投产后年利用秸秆可达150万吨。积极引导养殖企业拓展秸秆饲料化利用,在养殖项目审批特别是养牛项目审批时,推荐企业建设青贮池将秸秆转化为饲料,目前大部分的规模养牛企业均建设有青贮池。
三是严管“环境”。严格执法,加大农村环保专项执法检查力度,严厉查处各类环境违法行为,实行县(区)、乡镇(街道)、村(居委会)三级环境监管网格管理制度,明确了各级环境监管责任人,全市共建立一级网格16个,二级网格220个,三级网格4313个,农村环保执法得到进一步加强。全力推进生态创建与农村环保工作。全市累计创建两个省级生态县(桐柏、西峡)、5个国家级生态乡镇、49个省级生态乡镇、240个省级生态村、2216个市级生态村;共安排1亿元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资金,在丹江口水库水源地、汇水区及输水干渠沿线水源地9个县区、51个乡镇,470个行政村(社区),建成51个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项目,推动了农村环境的整洁美化。
二、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市秸秆综合利用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以传统利用方式为主,且每年废弃的秸秆占秸秆可利用资源量的20-30%以上。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一是部分农民受传统农业经营方式影响,对秸秆焚烧给环境、生态、交通安全造成的负面影响认识不够。二是一些秸秆综合利用关键技术尚未突破或不成熟。例如,秸秆还田相关配套技术与配套机具的研发力度仍然不足。如实现机械化秸秆全量还田,每亩成本增加30元,此外,秸秆在腐熟过程中还产生甲烷等气体,不利农作物生长,需另行施加氮肥予以中和。三是政策激励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目前,各地虽然制订了一些秸秆综合利用优惠政策,但政策的覆盖面不够宽,利益激励机制不健全,长效机制尚未形成。政府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开展综合利用,最终形成市场化利用机制。
三、关于加强秸秆综合利用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部门联动,在形成合力、构建环保大格局上下功夫。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严格按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环境保护工作职责》(宛办〔2016〕20号)要求,落实好主体责任,环境保护部门对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农业部门具体负责农业污染防治工作,住建部门加大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林业部门负责农田林网和湿地保护工作,科技部门加大农村环境污染防治的科技投入,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加快安全农产品系列标准的制订,真正形成上下联动、统一协调的大环保工作格局。
(二)加大科技力度,在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科技含量上下功夫。建立秸杆综合利用技术研究、推广的平台,组建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研发、推广中心,探索推广机械化秸秆还田、秸秆肥料、秸秆沼气和发电等综合利用技术,着力解决秸杆转化利用中的共性和实用技术难题,为大规模、工业化、综合利用秸秆提供技术支持。
(三)加大宣传力度,在形成共识、深化认识上下功夫。现在,在每年夏、秋收获季节,都能做到“报纸有文,电台有声,电视有影”,在平时的媒体宣传上则少见。在收获季节重点宣传是必需的,但平时经常化的宣传更少不了。要通过流动宣传车、村庄宣传栏、影前宣传、文娱演出等各种让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营造良好的宣传氛围。
版权所有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南阳市委员会
地址:南阳市卧龙区人民北路 邮编473000 电话:0377-63312801
ICP备案:豫ICP备18001380号–2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