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 报告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专题协商 > 报告 > 正文

刘朝瑞主席在绿色有机农产品发展情况专题协商议政会上的讲话
发布时间:2017-12-21  来源:政协 阅读次数: 【字体:

市政协主席  刘朝瑞

(2017年11月14日)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要找准农产品供给、农民增收、生态保护三者相统一的最佳结合点,而发展绿色农业就是这个结合点的高地,尤其是有机农业发展。围绕这个专题,克珍副主席带领农业委,会同相关部门、专家学者、政协委员,前期进行了深入调研,并到先进地区作了实地考察,作了进一步的分析和研究,形成了《关于我市绿色有机农产品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会上,几位同志的发言都非常好,会后要根据大家的发言对调研报告做进一步的完善。刚才,谢松民副市长作了重要讲话,对南阳发展绿色有机农产品的重要意义、目标任务、战略举措等提出了明确要求。根据大家的意见,我讲以下几点:

第一,要进一步充分认识发展有机农业,推动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意义。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三十多年来农村发展的总结和对未来三十年农业农村发展的战略部署。发展绿色有机农业,一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需要。新发展理念把绿色发展放在很重要的位置,农业的绿色发展是绿色发展理念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当前,满足人民群众温饱的阶段已将过去,就全国而言,农产品相对丰裕,但也存在结构不优、质量不高等问题:一般农产品多,高质量农产品少;常规农产品多,特色农产品少。因此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迫在眉睫,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发展优质高效绿色安全农产品。二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农村发展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三者的有机统一。在农业产业发展方面,就是找准保供给、保收入与保生态的有机结合。中国人的饭碗要端在中国人手中,保障供给仍然是农产品发展的第一要务。要实现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的发展目标,推动绿色有机农业发展,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是这三者相统一的制高点。三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需要。南阳有7个贫困县,39万多贫困人口,贫困县和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山区、半山区,有着山坡面积大人均耕地少、耕地质量差等特点,脱贫攻坚的任务在全省最为艰巨。贫困山区一般都是山场面积大,生态环境好,但怎么把独特的山地生态资源转化成精准脱贫的重大优势,转化成贫困农民的主要收入,因地制宜发展有机农业是一个重要渠道。比如西峡猕猴桃、内乡的核桃、淅川的石榴、桐柏的茶叶板栗等都是因地制宜、成功发展的典范。四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需要。我们现在强调生态文明很大程度上是从生态保护的角度来思考问题。绿色有机农业符合生态经济规律,强调农业发展的生态本质,涉及到人类吃穿住用行的方方面面,涉及到一二三产业,体现了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全面优化与统一,体现了生态文明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理念。因此,发展绿色有机农业有利于治理农村面源污染,有利于环境保护,有利于农业资源开发利用和食品安全,有利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目标。

第二,加强规划引导,进一步优化绿色农业的区域布局。农村有句俗语,叫做物出地头,这也是农业发展几千年的总结,也就是说,特色农产品有着很明显的区域地理特征。我们要立足于南阳国土资源、水土资源的匹配性和气候条件特征,进一步优化农业区划,进一步优化整个国土空间布局,把城镇发展边界框定死,把适合工矿企业发展的区域边界框定死,把剩余的山、水、土地区域根据地理位置、水土资源、气候条件、地形高差来优化农业主体功能。农作物既有广泛适应性,又有明显的选择性,南阳地大物博,是南北气候过渡带,适宜人居住,生物多样性是最明显的特征,但适宜种植的优质特色农产品并不多,比如,南阳是苹果生长南沿,是橘子生长北沿,都能生长,但品质不优,许多水果品种开始不错,长着长着品质就不行了。南阳区域特征适合种植猕猴桃、柿子,是林木种苗的优良培育基地。我们研究有机农业,一定要根据地理位置、土壤情况和气候条件来布局,发展优质绿色农产品。建议由农业部门牵头,会同发改、林业、国土等相关部门,进一步对特色农产品的发展区域进一步优化,有计划地规划南阳的农林果药重点区域。规划布局,要处理好五种关系:一是要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一定要采取生态保护优先的战略,使保供给、保收入与保生态相统一。二是要处理好粮食生产和特色产品的关系。对于南阳来讲,粮食战略核心区的主导地位不能变,但要利用资源优势,发展优质高效特色农产品,合理调整粮经饲三者比例关系,调整种植业内部结构,规划出最优区域来发展最优特色产品。比如说:西峡要重点发展猕猴桃、山茱萸,唐河重点发展栀子,方城重点发展丹参等。三是要处理好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关系。要积极探索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一体化的发展路子。四是要处理好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关系。拉长农业产业链条,要最大限度地获得绿色农业产业的增值效益。五是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处理好农民主体、市场引导、政府监管之间的关系。

第三,要着力解决好几个方面的突出问题。一是龙头带动,示范引导。各级党委政府都要有计划的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协会,培养一批示范县、示范乡镇、示范基地、示范企业、示范产品。不抓龙头,整体水平就上不去,就不能带动提升绿色有机农业的整体水平。政协去年关于电子商务发展民主协商座谈,发现电商工业品购入的多,农产品推出的少,主要原因是许多农产品不是以商品的形式出现,没有包装、品牌标识等。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比如唐河的红薯,好在那里?那个公司的?没有明确标识。国家鼓励建立区域性公共品牌,比如大红袍、金骏梅、铁观音等品牌名茶,它们在福建已经不是哪一个企业了,已成为区域性公共品牌。南阳的农产品没有出名的企业品牌,也没有有影响力的公共性区域品牌,这就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建议政府组织每年评选一批,示范一批,形成一批有一定影响力的区域品牌,以示范带动绿色有机农业发展。二是建立统一的绿色农业标准体系、认证体系、可追溯体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建立农产品产地标识和可追溯体系。标准体系是质量体系的前提。农产品实现国际化,打造高质量的绿色农产品,必须首先实现标准化,没有标准是不行的。为什么转基因食品从诞生到现在争论了这么长时间没有定论,就是因为反对者没有证据证明它是有害的,支持者也没有证据证明它是无害的,因此,中国和美国同样要求在食品的包装上注明是否转基因食品,给消费者很强的选择性,这就是农产品的产地标识和可追索制度的重要性。认证能力是基础设施。过去,南阳农业部门认证能力差,农产品认证都要去西安、武汉等大城市做。这几年农业部门土壤监测能力基本建立了,但是对若干农产品的质量监测能力体系还没有建立。建议政府要加大对农产品认证机构、认证能力、信息平台、信息发布建设的支持力度,建立一个生产者对质量负责,认证者对监测负责的体系,逐步做到一类产品一个标准、一个清单、一个认证、一个标识。要加强监管,防范风险。要防止一哄而起,特别是防止假冒伪劣,防止不良认证,把握好过程监管、追溯监管、全程监管这个问题。三是建立支持绿色农业发展的科技创新体系。加强政产学研相结合,建立绿色农产品的成果转化机制,培育和引进新的绿色农作物品种,加大对绿色农产品的加工储存运输机械的研发,加强对农业废弃资源综合利用的研究,比如秸秆发电、牲畜粪便废料利用等。四是加快农产品产地环境的保护与治理。农产品区域特征明显。因此,务必把农产品地理环境保护与治理放在绿色农业发展的重要位置,这是最基本、最基础的工程。农业有个很重要的问题是要变对抗性种植为适应性种植,作物的特性一定要和地理条件相适应。要结合基本农田保护,严格优质特色农产品土地资源利用,要严控工业污染向农业转移,加快面源污染治理,建立健全农业投入品的减量使用机制,研究病虫害防治的新举措,规范限量使用饲料抗菌剂、添加剂等,使农产品生产达到“三低”,即低消耗、低残留、低污染。五是建立政府保障支持体系,树立绿色农业优先发展理念。发改、规划、农业、财政、工信等相关部门要在基地建设、加工、储藏、运输、销售等方面给予政策扶持,形成一批亮点。要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创新农业金融服务模式,开发如农贷宝等服务绿色农业发展的金融产品。要落实农产品及其加工业的减免税等优惠政策。

第四,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一要加强领导。建议党委政府领导要按照中央要求,把发展绿色农业作为生态文明建设任期考核的重要内容,纳入绩效考评。抓紧制定加快绿色有机农产品的发展规划,狠抓各项措施的落实,确保取得实效。二要加强协调。建立由农业局牵头,发改、财政、质检、规划、国土、交通等相关部门参加的联席会议机制,加强统筹运作,协调联动,形成整体合力,研究解决推进绿色有机农产品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扶持发展壮大一批绿色有机农产品龙头企业。三要加强考评奖惩。要定期组织观摩评比,加大奖惩力度,调动各县区各部门推动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的积极性、主动性四要加强宣传。绿色农业发展涉及千家万户,实质上是全民行动,要树立绿色发展文化理念,注重绿色有机农产品的科普宣传,在全社会形成支持绿色有机农产品的发展氛围。

 

相关链接

版权所有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南阳市委员会
地址:南阳市卧龙区人民北路 邮编473000 电话:0377-63312801
ICP备案:豫ICP备18001380号–2
访问统计:

豫公网安备 41130302000055号